打字就好了何必打電話?
-
手機總是靜音的電話恐懼症
▶︎ 打電話沒有必要,也讓人反感?
「嘿,可以跟你通個電話嗎?」
聽到這句話,不說原因,也不講要聊多久,莫名的讓人反感。早就習慣了用文字記錄生活,用訊息與人交流,對於打電話這件事,如果不是要事需要,就會想盡量避免。
不知道是不是害怕聲音造成的焦慮,如果是這樣,為什麼在 Clubhouse 上說話覺得和大家靠得很近,很有歸屬感,但說到打電話卻讓人如此排斥?
▶︎ 網路世代下的「電話恐懼症」
根據英國心理學家 Guy Fielding 可知,10%~15%的成人對於打電話會感到焦慮,而其中2.5%還會害怕講電話的鈴聲。
• 我們會討厭通電話,往往出自以下原因:
• 看不到對方的表情,沒辦法知道對方的想法
• 看不到對方的表情,不知道自己有沒有說錯話
• 聲音空白比傳訊息更尷尬,有立即回應的壓力
• 只要通電話,就沒辦法同時做別的事情
• 網路世代中習慣傳訊息,不習慣通電話
▶︎ 電話恐懼症的共同特徵
由於我們排斥打電話,久而久之就對於電話的鈴聲、來電害怕,因為這樣的感受,「電話恐懼症」的人往往有以下特徵:
• 手機不開任何提醒聲,聽到鈴聲就很緊張
• 電話打來也不想接,看到未接也不想回
• 在電話中變得沈默且焦慮
• 打字的時候一切就恢復正常
▶︎ 這需要看醫生嗎?
然而,「電話恐懼症」並不是明訂的身心疾病,就只是在這個世代中人們的共同心理表徵,如果沒有影響到日常生活,就不需要就醫。
如果想要改善,Verywell Mind 心理健康網站也提供了以下幾個方法讓我們從調整認知緩解不適:
• 打電話前都先約好通話時間及預計內容
• 事先準備好要說什麼
• 打完電話後犒賞自己的勇敢
▶︎ 焦慮是感受,從心回溯情緒源頭
害怕立即回應、害怕自己說不好、害怕被打擾,加上太多無法掌控的未知,促成了對於電話的恐懼,只要我們能了解感受的源頭,自然就可以調整對於事情的認知,如果認為自己的反應無傷大雅,就不需要過度擔心。
畢竟在步調太快的生活裡,我們本來就會比以往更想要擁有自己的獨處空間,不想要那麼容易被打擾,而是讓生活在自己的掌控當中。
我是奶奶!
喜歡的話幫我按喜歡,然後分享出去 :)
簡單用心理學,找到潛意識埋藏的真相!
資料來源:海苔熊 Medium、泛科學、維基百科
#心理學 #焦慮 #電話恐懼症 #情緒 #壓力 #心理 #Psychology #Anxiety #Emotion #Stress #Mentalhealth